1)   背景資料
1)   背景資料
十一號幹線是一條由藍地途經掃管笏、大欖涌、青龍頭至北大嶼山的策略性幹道,當中包括藍地隧道、大欖涌隧道、青龍大橋及掃管笏連接路。建議的新幹道能平衡新界西北往返市區主要幹道的整體布局,為往返新界西北及市區的市民帶來極大方便。
我們需要建造十一號幹線連接新界西北和市區,以應付新界西北逐步發展所產生的交通需求,改善新界西北往返市區主要道路(包括屯門公路、大欖隧道和汀九橋)的交通情況,並透過提升道路基礎建設,有效釋放相關區域的發展潛力。
我們在十一號幹線可行性研究中確立建造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的需要,讓由新界西北前往市區的車流於駛經十一號幹線後,直接使用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前往市區,從而紓緩汀九橋和青嶼幹線的交通情況。
為了進一步提升十一號幹線與元朗南等發展區的連繫,我們計劃擴闊與擬議的藍地石礦場交匯處緊接的一段元朗公路,初步設定該路段涵蓋擬議的藍地石礦場交匯處至唐人新村交匯處。
十一號幹線及相關主要幹道會連接新界西北和市區,帶來整體交通利益,除了能改善新界西北往返市區主要幹道(包括屯門公路、大欖隧道和汀九橋)的交通情況,亦能透過提升道路基礎建設,進一步加強主要幹道的連接和增強交匯道路的承受能力,增強周邊發展的連繫,有效釋放相關區域的發展潛力。
由於新界西北往返市區主要道路(包括屯門公路、大欖隧道和汀九橋)的交通情況得以改善,加上十一號幹線及相關主要幹道能為新界西北市民提供更直接的連繫,並縮短部分行程的行車距離,我們預計在2033年由新界西北到市區的行車時間將會減少約10分鐘。
十一號幹線及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將可作為往返新界西北及市區的另一選擇,加強新界西北整體道路網絡對交通事故的應變能力。當其他新界西北往返市區主要道路(包括屯門公路、大欖隧道或汀九橋)發生重大緊急事故,十一號幹線及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亦能提供多個出入口,連接鄰近新界西北的主要道路,作為可靠的替代路線,疏導向市區出行的交通。同時亦可提供另一條往返新界西北及大嶼山的策略性通道,進一步加強通往機場的道路網絡對交通事故的應變能力。
我們已於2021年3月開展「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的工程技術研究,我們會待研究有初步結果後適時諮詢相關持份者,並會進行公眾諮詢,以收集公眾對建議方案的意見。
我們將會盡快開展元朗公路(藍地至唐人新村段)擴闊工程的勘查研究及設計工作。我們會待研究及設計有初步結果後適時諮詢相關持份者。本工程項目會以配合十一號幹線及不遲於2033年竣工為目標,從而進一步加強元朗區與十一號幹線的連繫,並紓緩屆時元朗公路的交通情況。
2)   時間表
我們的目標是在不遲於2033年逐步開通十一號幹線、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以及擴闊的元朗公路(藍地至唐人新村段)。
整組策略性幹道工程複雜及龐大,按照以往推行大型運輸基建項目的經驗,由前期規劃至通車,一般需要經過可行性研究、勘查研究、詳細設計研究和施工階段,需時十多年。我們會在後續的研究中作出檢視,並會考慮整體交通效益、工程所需的時間及資源等因素,訂定不同路段的落成時間及通車優次,務求可以盡可能提早分階段通車。
3)   勘查研究的工作及時間表
在可行性研究的初步走線及評估的基礎上,十一號幹線的勘查研究會進一步確定走線、整體布局、初步設計方案和土地需求。我們會在勘查研究中進行一系列的影響評估,包括交通、海事、渠務、水務、公用設施、可持續性評估等。我們亦會進行工地勘測工作,為相關設計工作提供土力及地質資料。
十一號幹線屬於《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指定工程項目,我們需按《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為十一號幹線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並就十一號幹線的施工和設施運作申領環境許可證。該環評研究會評估工程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當中將涵蓋空氣質素、水質、生態、漁業、文化遺產、噪音、景觀及視覺影響等範疇。
此外,我們會按《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進行刊憲及公眾諮詢等工作,盡早收集和回應不同持份者對工程項目的的意見,將工程方案優化並尋求授權以期順利推展工程項目。
最後,我們也會就十一號幹線的各個部份(包括青龍大橋、各條隧道、高架橋、鄰近斜坡及各相關大樓)進行初步設計工作,為下一階段的詳細設計作準備。
在可行性研究的初步走線和評估的基礎上,我們需要進行勘查研究搜集更多資料,例如土力、地質、風洞測試結果等,進一步確定十一號幹線的走線、初步設計方案和土地需求。我們會在勘查研究中進行相關影響評估(包括環境影響評估)以及工地勘測工作。在影響評估及工地勘測有初步結果後,我們會同步進行十一號幹線各路段的初步設計工作,為下一階段的詳細設計作準備。
此外,我們會按《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進行刊憲及公眾諮詢等工作,盡早收集和回應不同持份者對工程項目的的意見,將工程方案優化並尋求授權以期順利推展工程項目。我們預計在本研究開展約30個月後,進行相關法定程序。根據過往推展大型運輸基建的經驗,我們預留了約24個月,處理在進行法定程序期間所收集的公眾意見。如相關法定程序能較早完成,路政署會盡早展開項目的詳細設計及建造工程。
4)   其他
我們早於十多年前已醖釀有需要規劃十一號幹線(即前十號幹線)。在2015年,政府檢視了新界西北長遠的總體對外交通需求,認為有需要研究十一號幹線的可行性,以應付新界西北的逐步發展所產生的交通需求,以及紓緩屯門公路、大欖隧道及汀九橋的交通情況屆時的交通情況。
因此,十一號幹線的規劃與「明日大嶼願景」並不相關,無論「明日大嶼願景」的進展如何,十一號幹線本身仍是有其必要的。
一般而言,我們在確定大型基建工程項目的細節後,才能就工程造價作出估算。十一號幹線(元朗至北大嶼山段)的最終走線及技術詳情均需於勘查研究及後續的設計階段敲定,因此我們現階段未能提供造價估算。
十一號幹線現時處於勘查研究階段,由現階段至詳細設計及施工階段仍需時十多年,工程造價除了受推展年份、市場因素等影響外,現階段中的環境影響評估、按《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的刊憲工作及公眾諮詢都會對工程項目有所影響,因此十一號幹線的最終走線及工程規模確實是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變數。
此外,我們仍欠缺一些影響估價的重要資料,如對隧道設計及施工方式有關的工地勘察結果、對大跨度懸索橋青龍大橋的設計有所影響的風洞測試結果等。因此,在走線及工程規模充滿變數以及沒有上述重要資料情形下,政府不宜就此項目估算工程造價。
我們會在勘查研究及設計階段時就走線進行更詳細的研究,當中會考慮附近的發展、地理空間、交通數據及環境影響,以訂定最終走線及設計,並對工程造價作出估算。屆時,我們亦會推行適當的控制成本措施,包括將項目分為多份工程合約推行以增加投標的競爭性,以及盡量使用標準設計和預製組件。
我們目前並未敲定十一號幹線的收費政策。在十一號幹線的可行性研究中,我們已考慮到不同的道路收費情景,並確定建議的走線及行車道數目足以應付不同情景的交通需求。
首先,我們在交通影響評估所使用的交通模型中獲得新界西北地區及市區各路段於早上繁忙時段及晚上繁忙時段不同方向的交通流量(即每小時小客車單位及行車量/容車量比率)。
我們獲取其最高行車量/容車量比率後,以新界西北地區中不同起點(如元朗及屯門)到終點為市區的矩陣作進一步的路線分析,計算出行車速度及所需行車時間,最後和原有路線行車時間作出比較便可得出可節省的行車時間。
然而,可節省的行車時間視乎由新界西北出發的位置、市區目的地的位置,以及在十一號幹線及相關主要幹道尚未通車前行程的原有路線及出行的時間而定。
該數值為屯門公路(深井段)巴士專線以外行車道的行車量/容車量比率。屯門公路(深井段)巴士專線的行車量/容車量比率屆時會低於1.0,表示巴士專線將會暢通無阻。
我們在設計十一號幹線的初步走線時已顧及減少徵收私人土地及影響墳地。儘管如此,我們預計工程項目將涉及收回部分私人土地、清理政府土地、影響部分認可原居民殯葬區及遷移部分墳墓。我們會在勘查研究階段根據最終走線設計進行檢視及確認受影響的土地。我們亦會與可能受影響人士緊密溝通,並按照現行政策及機制處理相關事宜。